第九百五十章 李淳风的新发现!(二合一)-《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第(2/3)页

    星象图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观察天象,取得了许多令现代中国人自豪的成果,发明了诸如浑天合七政仪、天地仪等天文工具。到了隋唐年间,人们将天象学与命理学相结合,星命学说应运而生,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星辰变化推断人事吉凶。人们通过观察天空星象的变化,便可推测人间的福祸吉凶,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七政四余等都是星命推断的依据。

    李淳风说罢后,叶法善在一旁瞪大了眼睛,他万万没想到先前在光华楼中庭上见到的那个带支架的圆筒,竟然是用来观测星象的,而且听李淳风的意思,居然是在半天观测星象,这听着怎么这么玄乎呢?

    李泽轩暗自吃惊,因为听李淳风这番描述,他很有可能是无意之间发现土星了啊!

    土星可算是太阳系中较为奇特的一颗行星,在望远镜中看来,它的外表犹如一顶草帽,光环的存在使得土星成为群星中最美丽的一颗,令观赏者赞叹不已。起初,人们一直以为太阳系中唯独土星才有光环,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后期,天王星环、木星环和海王星环的相继发现才使这一观点得以改变。

    墨凌薇做的这个天文望远镜,口径和放大倍数都不大,成像效果并不好,所以就排除了李淳风看到的星体是天王星、海王星、木星的可能,相比于这些星体,土星的光环更加明显,也更加容易被发现,运气好的话,即便不借助望远镜,凭借肉眼也能看到土星的光环。

    “恭喜道长了,您这是发现了一颗新的星体,假以时日,说不定道长能让现有的星象图更加完善,到时候可就青史留名了!”

    李泽轩拱手笑道。

    他并没有将他所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哦,应该是八大行星给说出来,有些东西得到的太容易,人们反而不会去珍惜,有时候当一个安静的“先知者”,让世人去发掘自己早已知晓的事物,这种感觉,也是很不错的。

    李淳风连忙摆手道:“这可不是贫道的功劳,若是没有炎黄书院的天文望远镜相助,贫道也不会有此发现,再说,贫道现在还有一事未解,就是这颗星球为何在晚上观测不到?而且星体周围为何会有一圈光环?”

    这个时候的李淳风,一聊起他的新发现,也就忘了“食不言、寝不语”了,虽然李泽轩从未表现过在天文方面的才能,但他的直觉告诉他,李泽轩肯定知道。

    李泽轩想了想,提示道:“道长可以想想,为何只有在夜晚才能看到月亮,在白天却看不到月亮?道长观测到的那颗只有在白天才能看得到的星体,其原理或许跟月亮相似!”

    土星与太阳的角距比水星还小,基本上伴随着太阳同升共落,所以在早上旭日初升的时候,只要天气晴朗,空气可见度足够高,用一般的普通望远镜,便能很清楚地看到土星的光环,当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就是这样发现土星的!

    “至于那颗星体周围的光环,道长只要弄明白了月亮为何发光,便能想明白那光环所为何物了!”

    土星的光环是由彗星、小行星与较大的土卫相撞后产生的碎片组成的。光环可能含有大量的水份,构成它们的是直径从几厘米到几米的冰块和雪球。这些物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反射,便形成了人们眼中所看到的光带。

    李淳风闻言若有所思,半晌后,他拱手道:“侯爷真是博才多学,贫道受教了!”

    “不敢不敢!待日后望远镜更加完善时,相信道长能发现更多的星体,到时候再为道长庆功~!”

    现在墨凌薇和阎少宁,正在加急为军方赶制一批军用望远镜,所以对于天文望远镜的改进也就暂时放了下来。但李泽轩相信,随着工坊制作望远镜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出来的望远镜肯定会越来越先进,到时候说不定李淳风可以借助望远镜,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全部给找出来!

    那样的话,李淳风或许会顺势提出日心说,但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因此被视为异类,毕竟在西方日心说刚刚提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都为此遭殃了。

    叶法善在一旁听他俩对话听的是目瞪口呆,在这以前,他对于自己的学问可都是引以为傲的,当然他也听说过不少李泽轩的事情,觉得这个表兄能凭借自己努力身居高位,本事还是有的,可没想到学识居然也这么渊博,很多东西他是听都没听说过,而李泽轩却能跟李淳风侃侃而谈,这就是差距啊!

    此刻,叶法善更加坚定了要外出求道的决心,若是不肯踏出家门,他一辈子就只能当井底之蛙了!

    ……………………………

    一顿午饭吃了近半个时辰,临近学生放学的时候,三人才散场。

    李泽轩吃过午饭后回云山别院那边小憩了一会儿,而叶法善则是在后院打坐休息。

    午后,李泽轩带着“外出采风、收获颇丰”的叶法善准备回长安。本来他还打算带着这个表弟去云山西面看看庄户们采药会不会遇到野兽呢,但叶法善不忍见到野兽被杀,也就就此作罢。

    来的时候是走过来的,回去的时候,李泽轩说什么也不愿意继续走了,他觉得特别浪费时间,便从书院的亲卫们那儿“借”了两匹马,一人一骑,向长安赶去。

    “哒哒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