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战争没那么简单-《晚唐浮生》


    第(1/3)页

    “离京兆府还有多远?”洛水之畔的河谷驿道上,粮料使朱亮发问道。

    “还有四十里到同官县。”

    “先休整一下吧。”朱亮看着满是疲惫的土团乡夫,下令道。

    作为朔方军的粮料使,在主力尚未开拔之前,肯定要先到前线,建立粮台、器械库,为战争储备物资。

    陕虢还是离灵夏核心太远了,粮食不可能长途转运,只能就近使用渭北、华州的余粮,够不够,还很难说。

    若是河中掌握在手里就好了。

    漕船从灵州出发,一路运至河中镇,再走陆路转运一段,便可至前线。

    “战马、役畜的用料再仔细核算一下。”休息当口,朱亮对几个军中文吏说道。

    他的算学水平一般,唯做事细致罢了。

    不过手底下这些文吏,都是朝廷明算科考试废止后前来投奔的,在军中有些年头了,算术不错,还熟悉军营的每个角落,都是实干人才。

    国朝的科举考试,承袭于隋,又有所发展,共有五十多个科目,即进士、明经、明算、明法、明书等。每年都考,不定录取名额数,按实力来选,比如秀才科就因为实在太难,每年录取的人数太少而停办了。

    黄巢之乱后,因为无钱,朝廷砍了不少科举考试的科目,明算就是其中之一。有些学了多年的算学生怎么办,自然只能投奔能让他们养家糊口的地方了。

    算学考生的要求都不高,因为即便考中了,也只是个从九品下的小官,一辈子也升不了几级,能到七品都是烧高香了,绝无可能进入“贵”(五品)的行列,甚至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九品官。

    其实这会还算好的。明算之类的“副课”受歧视,比不了“主课”进士,但到底每年都考,每年都有人中,中了还真给官做,不是“吏”,是“官”,终究是培养了不少国家需要的人才的。

    到了明代,就只有进士一科了,学算术、法律、书法之类的人怎么办?

    朔方十州,医学生、经学生的数量已经是国朝规定的两倍有余,今年也在州县层面开办算学了,这又是一笔大开支,一年两万缗钱少不了。

    农学博士也在招募,但不打算在县一级开办了,先办个州学,把马政、育种之类的囊括进去。

    至于工学博士、法学博士之类的,先省点钱吧,除非朝廷“赞助”。

    “飞熊军现在已有两万七千匹马、铁骑军两万匹,这两军下月就会提前南下,勿要算错了。”朱亮算术不行,因此反复叮嘱,就怕出纰漏。

    “遵命。”众文吏纷纷应道。

    飞熊、铁骑军二军的马,可真是“娇贵”!

    一旦开战,他们连混合了粮豆的牧草都不要,就只要粮豆麸子,做成饼后喂养马儿。

    四万七千匹马,一天就要消耗四千二百余斛粮食,一个月就要十二万七千斛,饭量惊人!

    说不得,最后还是得和他们理论理论,混一些干草,降低粮食消耗。

    铁林军军属骑兵的战马都愿意草、豆混用,铁骑、飞熊二军就这么娇贵?

    渭、华二镇,不过百余万人口,能支持得了多久?

    但中原也没那么多草场,这又是个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