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压制与反压制-《晚唐浮生》


    第(1/3)页

    淮水之上,桅杆如林,军旗飞舞。

    四月十七日,船队离开清口与淮阴,陆续西进。

    二十日,先锋已抵达盱眙。

    淮水北岸,游骑不断出没,死死盯着这只规模庞大的船队,并不断把消息发送回去。

    盱眙、淮阴二地,是淮水下游的防御重点,自古南北兵家必争之地。

    清口就在淮阴左近,逆流而上,顺风而行,如果夜间也行船,两三天工夫就到了。夜间不行船的话,三四天足矣。

    此时黄河并未夺淮入海,淮水河阔水深,正是舟师的用武之地。

    从岸上看去,庞大的船队一望无际,直接延伸到远方的天际边。

    北人见此,正如南人见大规模的骑兵集团,都十分惊叹。

    朱全忠的黄河水师与之相比,羞愧得无以复加。

    邵树德正在汴水之畔休息,亲自洗刷、喂养战马。

    远近之处,大大小小的营帐错落有致。他们十分嚣张,连营寨都不建,夜晚宿营之时,挖个壕沟,搭点帐篷就完事了——事实上也没有修建营寨的条件,因为各类工具都没带上。

    “这么说,杨行密亲自来了?”邵树德将马儿丢给李逸仙,问道。

    “是,杨将军遣人抓了两个淮军游骑,拷讯出来的。”信使回道。

    “杨行密多半也知道我来了。”邵树德说道:“这是想占我便宜呢。”

    你能抓对方的游骑,对方当然也能抓你的游骑,具体的作战部署不知道,但大概情形还是能问出来的。

    邵树德这一路总共两三万人,目前分散在各处,跑得最远的一部,甚至已活动到了泗水一带,窥视河对岸的宿迁——宿迁,本名宿预,原属泗州,宝应元年更名,划归徐州。

    他们没有盲目过河。泗水不是汴水,对纯骑兵部队来说,没那么容易涉渡。即便人家的水师不拦截,过河之后,怎么回来也是个麻烦事,况且补给也不一定有着落,马儿的胃口实在太大了。

    但这支骑兵部队的到来,依然让淮军上下极为紧张。他们派出巡逻游骑,沿岸交替巡视,发现有人伐木的话,立刻飞报回去——伐木显然是造浮桥的前奏。

    捧日军作为步兵,分屯虹县、徐城两地,正在拼了命地搜刮乡间存粮、干草。泗州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力反抗。

    当然光靠搜刮肯定是不够了。泗州才四个县,十来万人,根本不可能供给这么庞大的骑兵集团,粮草大头还得汴水转运——打仗,真的处处离不开河道,规模越大,越吃后勤,越难以远离后勤中心。

    “给戴思远传令,可以慢慢收拢部伍了。如果贼军大至,可放弃徐城北撤。”邵树德下令道。

    谢童眼珠转了转,已经想到其中真意了。夏王怕是想诱敌深入,尽可能地让淮军北上。另外,捧日军的战斗力也很成问题。同等兵力下,不一定能赢淮军,更何况人家兵多。

    “殿下,淮军若沿汴水北上,恐无法抄截其粮道。”谢童看着静静流淌的汴水,说道。

    “嗯。不过先试试淮军成色,若无机可趁,我自走也。”邵树德说道。

    “淮人或会直攻虹县、宿州,截断我军粮道。”谢童又道。

    “他断不了。”邵树德说道:“若舟师入汴水至宿州,我便调集大军来援,或有歼敌良机,勿忧。”

    汴水没有泗水宽,更别说淮河了。舟师进来,挤挤挨挨,难以调头,非常不方便。如果杨行密在此迁延日久,等到徐州方向的各路大军南下,搞不好就要掉下一块肉来。

    此战,一切看杨行密如何抉择了。夏军有主动权,淮军其实也有点主动权,见招拆招,走一步看一步,本就是应有之意。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