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走也!-《晚唐浮生》


    第(2/3)页

    有这些禁军在,哪个外敌能打过来?哪个人敢造反?

    最极端的情况下,哪怕文臣们都反对他,只要牢牢把握住了武夫,他就败不了。

    今年是建极三年(903),往前面推个两百年,文人可以当皇帝,可以控制军队,往后推个百年,文人甚至能把军队搓圆揉扁,但这个时代,是武夫的时代,武夫们不支持你,任你名满天下,屁用都没。

    邵树德对如何与武夫相处很有心得。

    首先你得是个武夫,不然就洗洗睡吧,人家不会认你,纵然靠权术维持一时,也会很快倒台。这便是他深入军中时,几乎不穿龙袍,而是穿着戎服的主要原因。

    皇帝会不会治理国家不要紧,是不是好人也不要紧,武夫们懒得管这些。但皇帝必须是武夫出身,必须得到武夫们的认可!

    失败的人,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失去了武夫的支持,就这么简单。

    邵树德弓马娴熟,曾经至一线走马杀敌,曾经与底层武夫们打成一片,说的都是武夫们爱听的话,给他们赏赐和抚恤,让退伍的将士包揽驿站和基层乡里官职,为此不惜开罪文人和地方豪强。在士兵们心目中,他是纯得不能再纯的真武夫,代表了他们的利益,谁敢对邵圣不利,那就砍翻他。

    这个年代的权力核心来源在哪里,一定要搞清楚。

    不是宰相,不是世家,不是豪强,不是地方刺史,不是文人士子,而是禁军武夫。他们是改朝换代的主角,历史上几十年内表演了那么多次,宁不鉴耶?

    ******

    阅兵完成之后,雨也停了,大军次第开拔,东进发。

    义从军、定难军,外加提前出发的天雄军、武威军,以及尚在河北的天德、龙骧、突将三军,超过二十万禁军,可以说空国而出了。

    邵树德回到定鼎楼之后,换了一件戎服。

    十二岁的皇五子惠贤、十岁的皇六子明义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

    邵树德的儿子们到了一定年岁,都下去历练了,这次出征,五郎、六郎便要跟在他身边,言传身教。等稍大一些,也要下去历练。

    其实不是没有大臣劝阻,认为这不合制,但邵树德只回了一句「我武夫也」,便堵住了他们下面的话。

    武夫,干什么事情不都很正常?我管你怎么想。

    邵家大郎今年二十岁,已是安东行营都指挥使。

    二郎十九岁,是征蜀主帅。

    三郎十六岁,历任文登县司户、黄县尉,再过三两月,即将转任蓬来县丞。

    四郎十四岁,这会在海州东海县当海关令史。

    五郎明年差不多也可以放出去了,六郎还要留在他身边学习一阵子。

    孩子们出去历练,不指望能学到太多东西,因为地方官吏会对他们有所保留。另外,他们也不可能长期待在一个职务上,而是尽可能多地接触方方面面,在各个职务上流转,主要是为了熟悉地方民情,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地方任职结束后,会转到军中历练一番,熟悉军务。

    他们跟状元学文,跟最顶级的武师学武,本来就是文武两便,自然也要文武两方面都熟悉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