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所谓耗材-《影视世界生活录》
第(2/3)页
后来又加入了海、空军的伤亡后,果府把数字调整为阵亡177万6678,负伤130万1357,对因伤致残的7万7108进行了单列,失踪人数仍然是11万6593。
46年,由于盟国酝酿对日索赔,需要收集各国抚恤金支出的数字,果府进一步核实了抗战的损失情况,最终把抗战期间军人的伤亡数字确定为340万7931人,这个数字也被果府编制的《抗战损失总表所收录,可以算官方内部的定论。
那么,总共一千六百多万的壮丁,前线军队吸收后补充的壮丁,以及加入军队的壮丁,总数不到五百万。
剩下的一千一百多万壮丁了,到哪里去了。
也有说有五百万当了交通役,那还有六百多万人呢!
以四川为例,都说三百万壮士出川抗战,其实军队只有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壮丁。
四川也是出壮丁最多的地方,高达2578万,排名第二的豫省,出了189万壮丁,第三个是湖南,出了157万壮丁…
抗战胜利后,这些壮丁,真正能活着回来的有多少?有一半吗?
抗战胜利后,就连果府的何迎钦对此也十分疑惑,派人进行统计。按何46年的最终统计,征集壮丁的“损失”,高达1405万0521。同样,这个数字也被果府的“中研院社会研究部”所接受,作为官方记录收入了《抗战损失总表的“人口伤亡”科目中。
那么,这么多壮丁到底去哪了?
40年,着名法学专家何基鸿教授,参加了果府的“风纪巡查团”,对第一、第五战区所属的豫省各县进行了一次调查,揭露了壮丁征集过程中雁过扒皮的真相。
按果府40年的规定,征集一个壮丁,拨给2元钱的征集费,供应壮丁沿路的伙食。虽然少得可怜,但按当时的物价,勉强不饿死还是能做到的。
不过落到了长官们和乡贤老爷们手里,可就不会那么简单了。师管区、团管区,一般先截留1元4毛,只给县太爷发6毛;即便县太爷一分钱不扣,乡贤们也要上下其手,比如各乡的联保长一般扣1毛5、保长一般扣1毛。
大老吃肉、小虾米也得喝口汤,到了甲长手里,还得扣5分钱,美其名曰“办公费”,如此这般下来,伙食费就从两元变成了3毛。又要买主食、又要买燃料,所以壮丁们每天只能得到和水差不多稀的两顿红薯小米粥。
另外,壮丁们的棉衣制作,也是发财的好路数,你扣几尺布、我扯几斤棉,最后发下来的棉衣全部又短又薄。押送军官们还要利用这些壮丁运输私货。比如叙泸师管区两个补充团团长,就利用到云南交兵的机会,走私两万斤川盐,全部让壮丁肩挑背驮。
更可怕的是还有不少长官十分暴戾,41年,校长的侍卫队长邱开基到川地任“剑平师管区”司令。抗战胜利后,46年,剑阁县民众就集体上书,状告他任内残杀壮丁高达4000人。
再比如甘肃,从37年至41年,共征壮丁20余万。其中效命疆场者,百不及一,而因冻饿病死者,几乎占30,逃跑者约占10。
第(2/3)页